中日友好医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医院,成立于1984年10月23日,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2号,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(含在建面积)。医院现设有1500张床位,拥有68个临床和医技科室,并附设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及培训中心。医院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康复和预防保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,承担着中央保健医疗康复任务、涉外医疗任务,以及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基地医院中央本级单位建设等重要职责,同时还是中国卫生计生委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。

中日友好医院于199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,先后被评为北京市“十佳”医院和全国“百佳”医院,并于2001年被列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。医院还是北京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临床医学院。目前,医院拥有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、学者和优秀的中青年医务工作者,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近600人,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近700人。医院承担着200余项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课题,曾获国家级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,培养了数千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。
自2004年12月起,医院实行365天无假日门诊,2006年被认定为北京市A类定点医疗机构,2011年8月详细开放夜间门诊和夜间检查。作为全国医疗行业对外交流的窗口,医院被外国人在京协会评为“外国人在京就医国有医院满意率第一单位”,与许多国内外大学、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。
中日友好医院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良好单位,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保持员良好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。2008年,作为北京奥运会、残奥会的定点医院,承担了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和中高级官员等的医疗保障任务,受到表彰。2010年,医院被授予“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”称号,连续三年被评为“全国改革创新医院”。
展望未来,医院将继续秉承“患者至上,文明行医”的办院宗旨,打造一个国内优质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。医院将不断扩大医疗服务半径及能力,致力于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,为广大患者创造更美好的未来。中日友好医院在内分泌代谢病中心、心血管病中心、胸外科、中医风湿病科、肾内科、神经内科、骨科、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等多个科室和专业领域均有显著的成就和荣誉。这些科室和专业先后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,承担着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学科重点项目。特别是心血管病中心的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、电化学疗法,以及肛肠科的“安氏疗法”,口腔医学中心的“当代口腔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”等项目,都是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成果。
医院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作为全国保持员良好性教育活动试点单位之一,医院长期致力于倡导文明行医,推进医德医风建设。在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中,医院总能迅速响应,积极投入防控工作,并且始终保持良好的医疗服务水准。
未来,中日友好医院将继续坚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品质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的医疗服务。医院还将加强科研创新,推动学科建设,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疗人才,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中日友好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在医疗技术、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,同时在医德医风建设、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典范。相信在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中日友好医院必将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,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。中日友好医院还不断致力于促进国际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。作为全国医疗行业对外交流的窗口,该医院与日本、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法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大学、科研单位和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。通过国际合作交流,中日友好医院不仅分享着自身的医疗技术和经验,也从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中汲取着养分,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。
在医疗服务方面,中日友好医院还积极推进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。从2004年12月起,该医院率先实行了365天无假日门诊,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灵活、便捷的就诊方式。2006年,中日友好医院被认定为北京市A 类定点医疗机构,2011年更是详细开放夜间门诊和夜间检查,满足了不同患者群体的就医需求。
在医院管理方面,中日友好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、质量第一的管理理念,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。医院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流程,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,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。医院还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,努力打造一支技术精湛、服务优质的医疗团队。
展望未来,中日友好医院将继续秉承“患者至上,文明行医”的服务宗旨,不断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,努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。相信在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,中日友好医院必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,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,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